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大督查来了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国家卫生健康管理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6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督查的通知》,要求对地方各级卫生计生、中医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县级中医医院以及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1.督查重点
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中医药政策在基层的落实情况,行动计划组织实施情况,主要指标、重点任务完成情况,重点项目执行情况。
2.督查对象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中医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疗保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县级中医医院以及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
3.督查方式
各地通过听取汇报、人员访谈、核查资料、查看数据、技术考核、问卷调查、专家讨论、明察暗访等形式开展,以实地检查为主。
4.督查覆盖率
要确保督查覆盖面。市(地)要督查辖区内每个县(市、区);省(市、区)要督查辖区内每个市(地)至少30%的县(市、区);每个县(市、区)至少要检查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村卫生室。受检县(市、区)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确定,应采取自我推荐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此次督查覆盖面很广,除了卫生领域相关主管部门外,还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一并纳入督查范围,接下来这些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实际情况也将真实地展现出来。
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要达到这些指标
其实本次中医药服务大督查主要是检查《关于印发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6〕33号)的落实情况。
本次督查的机构虽然容纳了基层医疗机构,但最有危机感的还是当地中医药主管部门,如果考核不合格,当地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没有达标,那么接下来指标的压力还会分解要求落到各个基层医疗机构。
总之,督查只是个监管,是个提醒,国家要求基层医疗机构具备什么样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
国中医药医政发〔2016〕33号文件对基层中医服务能力有着明确要求,到2020年,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各项指标要达到这些标准: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行动计划考核评价指标部分截图)
打针输液的基层医生要转型了
从以上指标上看,在基层中医药人才方面,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70%以上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乡村医生或中医类别(临床类别)医师或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
这意味着除了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外,大部分社区卫生站、村卫生室也至少要配备一名能提供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医师。
目前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还是以打针输液、开药为主,那么要求每个医疗卫生机构都必须有中医药服务能力医师的要求高不高,会不会落实呢?
今年5月,海南省卫生计生委、省发改委和省财政厅联合发布《海南省村卫生室建设指导意见》就提到: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乡村医生或中医类别(临床类别)医生或乡村全科执业医师。中医服务区能提供4类以上中医技术服务。
藏象集团助力基层医院转型迎来新突破
通过最新政策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方面,上有部署、下有落实,同时还伴随着监管,这些政策都是我们基层服务能力方向的风向标,单纯靠打针输液已经无法满足基层百姓需求,提高基层医护人员服务能力势在必行!
北京藏象集团作为一家健康产业集团,在国家卫生计生委、人社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的关心和支持下,汇集了全国众多养生专家和百余名中医界权威人士,组成了强大的藏象养生保健专家委员会。藏象集团深耕中医药行业,整合行业优势资源,致力于成为中医药健康行业的引领者和标准化体系的引导者。
近几年集团旗下北京藏象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利用集团在中医药行业机构平台资源,中医药健康职业教育、医学教育资源,挖掘中医药健康产学研共同体专家委员会专家多年临床经验和技术优势,更是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深入基层医疗,推出铜壶通经祛痛疗法及系列设备及中医体质感应检测仪两大拳头产品,专注于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及基层门诊转型与升级。

中医体质监测仪
藏象品牌公司核心优势集基层中医药特色诊疗项目研发、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健康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应用、特色专科门诊建设方案于一体,实施“一乡一镇一街道”打造一家特色门诊的战略布局,帮助基层国医堂建设真正落地,实现基层百姓近距离享受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的一对一诊疗服务,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造福更多基层百姓。